文艺复兴那么多画家,英年早逝的拉斐尔,凭什么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相提并论,成为“文艺复兴三杰”?
因为:达·芬奇是不可理喻的天才,米开朗基罗是挣扎奋斗的奴隶,而拉斐尔介于两者之间,如同他笔下的大三角构图一样完美均衡。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都有不可忽视的个人特质,而拉斐尔的特长在于满足所有标准、遵循所有规则,拥有让作品无可挑剔的能力。
他比达·芬奇小31岁,比米开朗基罗小8岁,且只活到37岁,却拥有最广泛的人脉、最大规模的工作室,一度有望成为红衣主教。他的调色盘最为丰富,几乎使用了当时所有可用的颜料。群青、铅锡黄、胭脂红、朱红、茜红、铜绿、赭石,稀有的巴西红木、金粉和铋粉。
他敏感,有眼光,整合能力强。你没法不接受他,因为他在各方面都做到了完善。他会学习,善于总结和归纳,他的方法论是欧洲学院艺术训练的基石。他的完美备受推崇,也备受诟病;被视为最佳,也被视为有毒——19世纪英国艺术批评家罗斯金说:“欧洲艺术的厄运从那个房间(梵蒂冈的拉斐尔房间)传出。”无论是赞还是弹,他构筑的大三角,撑住了西方艺术史。
1483年,拉斐尔出生在意大利中部马尔凯地区的乌尔比诺市。他的父亲乔瓦尼·桑蒂是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家,拉斐尔在宫廷文艺圈里长大,风度翩翩,长于社交。他的长袖善舞,让人误会他的成功得来毫不费力。其实拉斐尔并没有接受完整的人文主义教育,与贵族、诗人、作家同席,付出的小心与努力,倍于常人。拉斐尔8岁没了妈,11岁没了爸,之后跟着继母生活,在家庭作坊帮忙。
拉斐尔从一开始就显现出善于学习的特质。他的早期作品,风格和技术都很“佩鲁吉诺”。瑞士美术史家沃尔夫林说:“可能没有哪个天才学生像拉斐尔那样,从老师那里学到这么多。”
拉斐尔得到尤利乌斯二世重用,开始为教皇书房和办公室绘制壁画。这是新教皇上任的第一个大工程,另一个大活儿是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画。当时,教皇宫还有好几位艺术家,正带着助手在画画。雇佣他们的是上一任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新教皇决心把前任的痕迹从梵蒂冈抹去。在尤利乌斯二世书房“塞格纳图拉室”,拉斐尔画了人类知识的四个领域:哲学、宗教、法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