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古迹

漫步罗马的难忘意大利之旅

       去年年初去了一趟意大利,参见 难忘意大利之旅:米兰-佛罗伦萨-罗马。可是,游记一直没能更完... 今天看新闻,意大利政府宣布在全国境内实行人员流动管控。作为一个意大利球迷,对这个被称为“欧洲的中国”的国度一向抱有好奇。真正去过之后,更发现这里确实非常的有意思。此时此刻,只希望这场疫情能早日结束,受到影响的我们所有人的生活能尽快恢复正常。

 

1

 

       1月5号是抵达罗马的第二天,按照计划一早就坐公车去斗兽场(Colosseo,英语Colosseum)。斗兽场正式名称其实应叫罗马弗拉维圆形竞技场(Rome's Flavian Amphitheatre),而斗兽场(Colosseo)这一“昵称”可能源于其巨大的体量。在意大利语中,colosso就有“巨大”(giant)之意,也有一说认为是源自斗兽场附近曾经有过的尼禄皇帝的巨大铜像(Colossus of Nero)。尼禄皇帝(公元37-68)是茱莉-克劳狄安王朝 (Julio-Claudian dynasty)的末代君主,而他的铜像则曾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铜像。因他的荒淫和残暴,尼禄死后该铜像很快被愤怒的古罗马人捣毁了。

 

2

 

       公元70年,弗拉维王朝(Flavian dynasty)的开创者,維斯帕斯皇帝(Emperor Vespasin 公元17.11.9-79.6.24)开始修建斗兽场,但直到他去世也没能完工。公元80年,他儿子提图斯皇帝(Emperor Titus,公元 39-81),作为首位继承了自己父亲王位的古罗马皇帝,为斗兽场正式剪了彩。据称当时为了庆祝,在为期100天的活动中总共投入了9000头野兽用于斗兽(venationes)。此处的建设一直持续到了提图斯皇帝的继任者,他弟弟多米蒂安皇帝(Emperor Domitian,公元51-96,弗拉维王朝的末代君主)时期才真正完成。

 

3

 

       斗兽场是整个古罗马时期留存下来体量最大的建筑,高达45米,椭圆形的外径为189 x 156米,内部的格斗场本身大小则为87.5 x 54.8米。整个建筑使用了超过100万m³的大理石,另外还用了约270吨的铁,制成外墙上的铁质支架(iron brackets)。这些铁质支架早已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斑斑孔洞述说着当年的辉煌。

 

4

 

       整座斗兽场可容纳约五万名(也有说可达八万)观众,其形制不仅影响了古罗马后来的其他圆形竞技场,在今天的许多大型体育场馆身上也能看到它的影子。当年的观众可由全场的80个出入口(vomitoria,即exits)进出。斗兽场可分为四层,最下面三层所用的柱式(orders)各有不同,第一层用的是多尼克柱(doric columns),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Ionic columns),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corinthian columns),这也是古希腊最为经典和基本的三大柱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