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的悬疑侦探类电影,很多观众想到的可能都是近年来人气颇高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唐探系列拍到今年已经是第三部了,尽管第三部因为延迟上映一年,影片质量远不如预期,遭到了一众网友的疯狂吐槽,但还是凭借着此前积累的超高人气,在一片骂声中收获了45亿的超高票房。
唐探系列的三部影片中,最经典的一部当属第一部的曼谷夺金杀人案了。犹记得影片即将结束、真相看似大白的时候,思诺那突如其来的诡异微笑至今仍然是不少网友的心理阴影。
思诺诡异一笑
眼见不一定为实,永远不要过早地下定结论,也许这就是思诺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不仅在电影中,历史上也有很多真实的历史事件颇为诡异,事情的真相可能细思极恐,就比如历史上众人皆知的凯撒遇刺事件。
为什么说凯撒大帝遇刺一事颇为蹊跷呢?回顾一下整个事件的过程,或许能从中发现某些疑点。
事件过程
公元前44年3月15日,由于超高声望而被拥立为罗马终生独裁官的凯撒前往议事厅召开会议。在凯撒宣读一份陈情书的时候,众多元老院议员趁其不备,手拿刺刀蜂拥而上。一世英雄的凯撒大帝最终无力抵抗,死在了乱刀之下。
凯撒之死
事件的过程看似简单,案件的真凶也显而易见,但事件发生前后的一些细节却令人费解,疑点重重。
三大疑点
一、死前曾在元老会上故意激怒议员
在一次公开集会上,元老们向凯撒致敬,按照礼仪凯撒应该从座位上起身回礼。但是凯撒一动不动,心不在焉。之后他忽然浑身颤抖,解开长袍嚷道:“来杀我吧,来吧!”元老们对他的傲慢行为非常愤怒, 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凯撒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天才,为何他要在元老会上故意羞辱和激怒他的敌人,使他们动了杀机?
二、凯撒对占卜师的警告不理不睬
史料记载,凯撒死前,曾有一名巫师给他算卜,提醒他月中会有灾祸,警告他3月15日那天不要出门。然而凯撒并没有理睬,他不仅在3月15日那天准时赴会,还突然解雇了自己所有的保镖。
既然他激怒了敌人,应该料想到元老们对他颇有成见。为什么在去元老院之前,他又突然解雇了自己的所有保镖?
三、一向头脑聪明的他未做丝毫防备
凯撒一生征战,头脑十分聪明。他具有强大的情报系统,当时在罗马城中,已经开始流传有人将暗杀凯撒的谣言。在去元老院的路上,人群中仍然有人向他发出警告,并向他手中塞了一张纸条。然而,凯撒对这些置若罔闻,所有这些提醒都没能阻止凯撒迈向死亡的脚步。
以凯撒的聪明头脑,他不可能不对阴谋者有所觉察,可他为什么固执己见,像个平庸愚蠢的将领一样没做丝毫防备呢?
死亡之谜
其实关于这些疑点,意大利犯罪研究学专家路西诺·加罗凡诺此前已经做过了细致的研究。
加罗凡诺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与该校世界一流的精神病学专家哈罗德·布兹塔金教授进行了交流。经过调查,两人对凯撒死前的怪异举动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凯撒死前已患有严重的颞叶性癫痫,并且他本人心知肚明。
颞叶性癫痫
颞叶性癫痫是一种局限性癫痫,它不仅能使病人在病发时忘却所有的一切,同时还会造成大小便失禁。假如这个推测成立的话,凯撒死前的怪异举动就不足为奇了。当元老院议员们向凯撒致敬时,凯撒端坐在椅子上动也不动、十分傲慢,也许这并不是凯撒有意为之,而是当时他正好癫痫发作、大小便失禁,不便起身。
基于这个推测,布兹塔金教授说:“像他这样的人,是宁愿癫痫发作后昏迷不醒而死,还是更宁愿有意识地死去、并将死亡用做最后打击政敌的工具呢?凯撒仍是凯撒,他连死亡都不放过。”
“我”杀了“我”?
加罗凡诺和布兹塔金教授由此得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推论:是凯撒自己“策划”了对自己的谋杀——而根本不是元老会议员们策划了这起暗杀!
换句话说,是凯撒自己杀了自己,只不过是借用他人之手。凯撒可能早就发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很可能是癫痫,这令他心力交瘁。日益严重的病情不但会影响自己的健康,还会损害自己经营一生的伟大形象。
与其坐等被疾病吞噬,不如顺水推舟,利用他人之手结束自己的痛苦。同时,自己的死亡必然会引起罗马人民的愤怒,进而对他的敌人形成舆论打击。于是,凯撒用自己的生命进行了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精彩的谋划。
马克·安东尼和凯撒的尸体
罗马剧变
凯撒死前曾修改过他的遗嘱,修改后的遗嘱中有两项重要内容,一是收外孙屋大维为养子,并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二是把台伯河的花园留给人民公用,并赠予每个公民大约三个月的生活费。
马克·安东尼向人民展示杀死凯撒的人何等残忍
凯撒死后,屋大维利用凯撒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和铁腕政策,把罗马变成了罗马帝国,自己成为罗马帝国的开国之君。凯撒则被列入众神行列,被尊为“神圣的儒略”,为后人尊崇。而参与行刺的反叛者,没有一个活过之后的三年……
作为一个超世之杰,死后的结果可能也在他的意料之中。这次刺杀行动,将成为凯撒打垮元老院进而取消元老院,改为帝制的重要工具。于是,他事先安排好了一切,政治、民心和接班人屋大维。
油画《凯撒》
凯撒用自己的死,实现了自己所有的夙愿,完成了最后一次伟大的战役。病魔缠身,他知道自己称帝的愿望可能至死也无法实现,所以他将这一切的希望寄托给了他的接班人屋大维。而屋大维也不负众望,代替他完成了他生前最后一个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