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的不少介绍里,通常会着重强调它的制备方法,而几乎不会提及浓缩咖啡所用的材料。所以当对大家提起“浓缩咖啡豆”这个概念时,很多人未免会感到诧异:“原来浓缩咖啡豆和普通咖啡豆竟然会有区别吗?”

答案是肯定的,普通咖啡豆和浓缩咖啡豆是有区别的!它们不是同一样事物!
通常来讲,在咖啡材料的选择上,每个人都选择自己喜好的自由。即使是普通咖啡豆,也可以用意式浓缩咖啡机打出一杯Espresso。但是从更符合意式浓缩咖啡制作标准的角度来讲,我们也需要选择更理想的咖啡豆。毕竟意式浓缩咖啡的制备方法和普通咖啡的直接加水冲泡有着天壤之别。

根据意式浓缩咖啡的国际制作标准,一杯合格的Espresso应当是在9个大气压下通过大约92°左右的热水,在25秒左右的时间内从7g的咖啡粉中萃取大概30ml的咖啡。与普通的咖啡冲泡方法相比,意式浓缩咖啡的水温要低一些,咖啡与水的接触时间也极短,这是因为它的萃取过程是在有气压的条件下进行的。

基于这种特殊的制备方法,人们对浓缩咖啡要选用的豆子也逐渐演化出了特殊的标准,而这类更适合制作Espresso的咖啡豆统称为“浓缩咖啡豆”。

不过,你千万不要以为浓缩咖啡豆是单指某一品种的咖啡豆。为了确保最佳萃取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味道,实际上能制作出最理想品质之浓缩咖啡的咖啡豆都是经过咖啡烘焙师专门打造的混合咖啡品种。
自然生长的咖啡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当地品种等原因,往往每个品种都是口味不一。咖啡烘焙师在寻找心目中最好的浓缩咖啡豆,会综合考虑到多个口味标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苦味、甜味和口感。让所选的不同咖啡豆达到平衡,最终实现在浓缩咖啡的口味范围内可以找到中间地带,这就是浓缩咖啡豆的独特之处。

对于咖啡烘焙师而言,衡量浓缩咖啡豆是否理想的另一个专业标准是“烘焙曲线”。烘焙曲线是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记录下的温度数据变化趋势,这能让咖啡烘焙师深刻理解咖啡豆中发生的化学及物理变化,同时也有助于不同次咖啡豆烘焙之间的对比,帮助诊断烘豆质量和风味一致性上的问题,找到稳定实现某一理想口味的烘焙方法。

烘焙曲线一般有着深浅之说,大致可将咖啡烘焙程度分为浅度烘焙、中度烘焙、深度烘焙。通常浅度烘焙最适合用于较慢的萃取方法,浅度烘焙的咖啡豆没有油腻的光泽,最适合口味温和的咖啡品种和非压力冲泡方式。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往往具有深棕色和油光闪亮的外观,更适合浓缩咖啡等快速萃取方法。

这种咖啡豆的酸度最低,味体也更饱满,能够在Espresso中产生令人愉悦的苦味和甜味。理想的浓缩咖啡豆在烘焙后具有浓郁的醇度、温和到中等的酸度和一定的巧克力风味。
而且除了味道上的满足,浓缩咖啡豆还能够更容易提取咖啡中的油脂充分保障Espresso的迷人口感。由于经过了深度烘焙,它丰富含有咖啡本身的天然油脂,光从在咖啡豆上可以看到油亮的光泽。这些成分会在浓缩咖啡的萃取过程中与其他化合物一起乳化,形成浮在杯子表面的漂亮油脂。

经过这些标准的筛选,某些浓缩咖啡豆在混合品种选用和加工方法上更有利于创造出一层丰富浓郁、金色诱人的厚厚油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家使用普通咖啡豆制作意式浓缩咖啡,可能很难产生期望的“如同在米兰街头咖啡店”的那种完美拍摄效果,无论这些豆子是多么珍稀和昂贵的品种。

下次如果你想要自己制作一杯更加完美浓郁、外观迷人的Espresso,应该知道要选择怎样的浓缩咖啡豆了吧?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