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

意人轶事丨意大利歌剧金曲收割机 威尔第 Giuseppe Verdi成为歌剧作曲大师的封神之路

 

19世纪下半叶,当民族主义席卷西方音乐界时,意大利这个以歌剧创作著称的国度出现了一位新的歌剧大师,那就是——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他用自己的音乐描绘出一幅又一幅宏伟的音乐篇章。

 

\

 

生平介绍

 

1813年,威尔第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布塞托附近的一个小酒馆经营者家庭

 

\

 

激起威尔第早年音乐雄心的是一位布赛托商人巴霍·兹,他不仅提供威尔第全城最佳的音乐教育,在威尔第七岁时又再次出资要送他到米兰音乐学院学习,但遗憾未被录取。

 

后来跟随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家拉维尼亚学习音乐

 

\

 

 

1839年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贝托》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观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打开了他闯进意大利歌剧界的大门。

 

\

 

1842年,因他第二部歌剧《纳布科》(Nabucodonosor)的演出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的一流作曲家。

 

\

 

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用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 《埃尔纳尼》、《阿尔齐拉》(Alzira)、《列尼亚诺战役》(La Battaglia di Legnano)和革命歌曲,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此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

 

19世纪50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Rigoletto)、《游吟诗人》(Il Trovatore)、《茶花女》(La Traviata)、《假面舞会》(Un Ballo in maschera)等七部歌剧,奠定了他歌剧大师的地位。

 

\

 

后来,1871年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Aida)。

 

\

 

 

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奥赛罗》(Otello)及《法尔斯塔夫》(Falstaff),两部歌剧的首演都获得了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

 

\

 

《法尔斯塔夫》也是他漫长又辉煌的创作生涯中最后一部歌剧作品

 

\

 

威尔第是浪漫主义歌剧的杰出代表,其音乐气势恢弘豪迈,戏剧性极强。

 

\

 

 

威尔第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画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

 

 

威尔第一生创作了26部歌剧,《茶花女》、《弄臣》、《阿依达》、《奥赛罗》、《游吟诗人》、《纳布科》等作品在世界歌剧舞台至今长盛不衰。

 

\

 

除了歌剧,1873年,因他喜爱的老作家曼佐尼病逝,而为曼佐尼创作了《安魂曲》在曼佐尼逝世一周年时,《安魂曲》在圣马尔科大教堂演奏,由威尔第亲自指挥

 

这部杰作是威尔第除歌剧之外,唯一一部享有盛誉的作品

 

\

 

威尔第中期杰出的

三部代表作

 

弄臣(Rigoletto)

 

《弄臣》是威尔第的惊人巨作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它久演不衰!歌剧是根据雨果的剧本《国王取乐》改编而成的。

 

\

 

故事发生在十六世纪意大利曼图亚城,主人公里戈莱托貌丑背驼,在曼图亚公爵的宫廷中当一名极其下作的只会迎合公爵丑陋欲望的弄臣。

 

\

 

公爵就是妥妥的渣男,玩弄女性,里戈莱托常为公爵出谋划策,帮其干一些勾引朝臣妻女的勾当,从而引起了众人的愤恨,并成为朝臣们报复的对象。最后在自己的一手导演下,错杀了独生爱女吉尔达,皆因吉尔达对公爵一往情深,甘愿为了爱情替公爵一死。

 

\

 

作品完美塑造了每个不同性格鲜明的角色,威尔第强化了戏剧部分,以娴熟的音乐手法将剧中人物丰富的内心变化和性格变现的极为深刻。

 

\

 

剧中的许多唱段如今都成为了世界名曲,如:吉尔达的咏叹调《亲爱的名字》(Caro nome)、公爵的抒情咏叹调《女人善变》(La donna è mobile),以及四重唱《美丽的爱之女》(Bella figlia dell'amore)。

 

\

 

1851年3月11日,《弄臣》在威尼斯首次演出。在首演中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扮演曼图亚公爵一角的,是意大利男高音歌手米拉泰。在第四幕里,公爵要唱歌曲《女人善变》。

 

\

 

威尔第惟恐这首歌曲被提前剧透传出,到时候现场就没有惊喜,因此,他到3月11日的下午,才把这首歌曲的谱子交给米拉泰。当天晚上,《女人善变》经米拉泰一唱,果然不胫而走,风靡一时。

 

\

 

但在下一场演出时,乐队一奏这首歌曲的引子,观众就跟随着哼了起来,威尔第对此非常恼火。他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把总谱稍作改变,在歌声进入以前,乐队突然停止了一小节。有好事的观众照样哼唱,乐队却鸦雀无声,结果大出洋相,自讨没趣。

 

从那之后,歌剧演出时,观众就不再跟着乐队哼了。两年以后,歌剧《茶花女》在同一剧院初次演出时,威尔第还是用了同样的手法,来处理第一幕里《饮酒歌》的引子。

 

茶花女(La Traviata)

 

这部歌剧是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著名同名小说《茶花女》改编而成,但歌剧超越了文学原著。

 

\

 

歌剧讲述的是交际花与公子哥儿的伤感情事,原著开头恐怖场面让阅读难以释怀。但在歌剧里只有唯美,旋律优美且具朗朗上口的歌唱性,从剧情到旋律散发让人着迷的魔力,这就是《茶花女》反复听不厌看不厌的原因。

 

\

 

 

其实《茶花女》的首演并顺利,1853年在意大利凤凰歌剧院首演时,因男女主角表现不佳,惨遭失败,面对这样的结果,威尔第只说了一句话:“时间会证明这次的失败究竟是主演的错还是我的错。”果然!两年后,歌剧换了主角再次上演,立即造成轰动。

 

而且160多年来,它是全世界被演出次数最多的歌剧。《茶花女》有世界歌剧史中“最灿烂的宝石”之称。

 

\

 

而且剧中不少著名歌曲成了声乐家必唱的曲目,如《饮酒歌》、咏叹调《啊!梦里情人》等。

 

游吟诗人(Il Trovatore)

 

威尔第中期的三大杰作之一,1853年1月19日,就以强大的歌手阵容,在作曲家亲任指挥下,在罗马阿波罗剧院首次公演大获成功,其中的著名曲调甚至经常由轻音乐团演奏。

 

\

 

在创作《游吟诗人》的时候,威尔第已经从模仿意大利歌剧传统手法中挣脱出来了,破除成规,创立自己的形态。这期间的作品,剧情处理细腻,人物刻画入微,优美的旋律如泉水般涌现,将意大利歌剧的特征表露无遗。也是这部剧让他进入了世界性的歌剧作曲家行列

 

\

 

在这部歌剧中,引起好奇与深入思考的是故事的铺垫渲染,故事取材于西班牙的比斯卡亚与阿拉贡为舞台背景的15世纪初期,在封建王室横暴的压迫下,吉普赛妇人报仇的悲剧故事

 

\